“阿姨,您有什么意見建議,可以跟我們嘮嘮。”
在河北邯鄲市邯山區的一個小廣場上,人大代表笑意盈盈的詢問,讓七旬老人代蘭芳打開了話匣子。
原來,代蘭芳所居住的小區是開放式的,緊鄰一露天菜市場,每天運菜車來來往往,噪聲大,有時還留下不少垃圾,生活深受影響。同小區的居民白素珍說,因為沒圍墻,外人進出多,小區治安也不太好。
小廣場上,氣氛輕松。人大代表們和大家坐著小板凳,面對面,嘮家常,聽群眾訴心聲。“代阿姨,您有什么想法嗎?希望怎么解決問題?”邯山區人大代表劉海洋邊聽邊記。
面對熱心詢問,代蘭芳說出了居民們多年的想法:希望可以為小區建一座圍墻,改善小區環境,讓生活更加舒適。
讓代蘭芳沒想到的是,人大代表在傾聽大家的呼聲后,很快便通過代表之家和代表聯絡站,將問題整理、反映到了市區相關部門。不久,區里多個部門就開展了專題協調,“會診式”解難題。
圍墻勘界問題,誰來負責?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認領。
圍墻誰來建?區住建局說出了想法:將建圍墻問題補入老舊小區改造方案。
資金咋保障?區財政局將做好改造資金審核、使用和把關等。
…………
針對城市治理中的“病灶”,人大代表及時溝通,反映民意。就這樣,長期困擾群眾的圍墻難題終于解決了。
人大代表為人民。近年來,邯鄲市縣兩級人大不斷創新、拓寬民意收集渠道,通過“小板凳談心”“敲門聽民意”等線下方式,以及網絡交流等線上方式,針對老舊小區改造、鄉村振興等熱點問題,加強與群眾的互動交流。
“我們既要發揮好代表聯絡站、代表之家的作用,又要靈活運用‘小板凳談心’等形式,鼓勵代表深入一線,傾聽民意,發現問題,反映問題,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靳祿兵說。
正是在農村、基層企業“敲門問建議”的過程中,邯鄲市人大代表陳琪了解到,基層對技工的需求正在不斷上升,但目前產教融合、人才供應上還存在短板。他將問題整理反映給相關部門,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創新培養模式”的意見建議。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普及,邯鄲市人大也在線上平臺做足文章,不斷拓展代表與群眾的溝通渠道。
在與邯鄲磁縣村民溝通的微信群中,邯鄲市人大代表李研軍發現,很多村民普遍反映,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仍面臨一些痛點和堵點。隨即,李研軍馬上展開調研,與村民進一步溝通了解情況后,將相關問題匯總歸類,帶到了人大會議上,和代表們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除了微信群,邯鄲市人大不斷打造各具特色的代表線上聽民意渠道:峰峰礦區在線下通過“峰峰人大代表直通車”密切代表與群眾的聯系,線上則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了解民意;邯山區通過APP等網絡渠道助力代表與群眾溝通。“線上渠道可以更加節省時間,方便代表全天候與群眾溝通,及時了解情況。”李研軍說。
邯鄲市各級人大代表在履職中,不僅形成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也推動了一大批問題的解決。邯山區人大代表葛艷紅感觸很深,3年多來,通過她提出的涉及小區設施建設、安全隱患治理等方面的30多件意見建議都得到了圓滿解決,讓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有了回音。
“面對面傾聽民意,心貼心解決難題。我們將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形成工作合力,在代表和群眾間架起‘連心橋’,切實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使命。”靳祿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