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泉山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依法履職中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發揮代表作用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守正創新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創新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擴大基層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落實民生實事票決項目,尊重基層群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針對百姓“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專題詢問,有效提升人大監督工作質效。“見微而知著”,基層人大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鮮活經驗,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代內涵,詮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更好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近一段時間以來,筆者大量走訪了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的居民、街道議政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府職能部門,近距離了解他們的切身體會和感觸,傾聽基層對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樸實的發聲。
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擴大了基層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
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時期,與鄉鎮相比,街道辦事處作為區政府的派出機構,本級沒有人大代表,這使人大監督在街道“斷了層”、代表工作在街道“斷了檔”、民意表達在街道“斷了線”。近年來,徐州市泉山區七里溝街道率先探索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通過民主推薦、組織考察、人大聘任等環節,產生了60位議政代表,代表居民參與街道工作的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去年底,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會商、票選出2021年4項“為民辦實事”工程(頤泰嘉園小區救援道路暢通工程、建造梨園小區公益車棚、建設梨園休閑健身廣場、建設三官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議政代表分成4個組,定期跟蹤監督工程質量和進度,在議政代表工作室召開4次會議進行討論分析。當看到緊盯的“小區救援道路暢通工程”圓滿收官時,作為議政代表的王瑩說:“我前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深入群眾當中去,走街串巷,通過網格巡查來了解民情民意,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然后分析匯總,并以意見建議的形式提出,最后通過議政代表會票選形式提交街道推動落實,這讓我實實在在體會到既讓議政代表參與了過程民主,又以成果民主接受代表們的評判”。談起建立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人大七里溝街道工委主任蔡召全說:“每年11月份,廣大議政代表都會把搜集上來的意見建議梳理、匯總,形成擬實施的街道民生實事項目匯總材料,印發給各位議政代表,進行會商,并在次年初的議政代表會上進行票選,實行全過程監督,把人大監督和群眾參與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利,用制度體系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徐州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馮其譜指出,建立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拓展政情民意傳遞渠道,擴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有利于提升街道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通過實踐,基層普遍認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街道議政代表會制度能夠暢通街道民意溝通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建立群眾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的渠道,促進了街道決策與群眾意愿的對接和同步,為街道工作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搭建了很好平臺,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基層運行的實踐探索,是新時期基層人大工作的創新發展,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
民生實事票決工程尊重了基層群眾民主決策民主管理
在1月份召開的的泉山區九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全區246名代表依法從24項民生實事通過無計名投票方式,票決出19項民生實事工程,涵蓋了“富民安心、便民舒心、綠色怡心、頤養暖心、安全放心、春雨潤心”六個方面,總投資額約1.95億元。這些工程,是區委從對標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而精心梳理出來,由政府反復論證、人大代表廣泛征求基層群眾意見后提交大會票決出來的。談到票決民生實事工程,中共泉山區委書記李勇說:“代表直接票決民生實事,決定權在代表和群眾手里了,能夠有效防止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不僅體現在程序民主,還體現實質民主,而且還實現了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通過票決民生實事,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為了確保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到位,泉山區人大常委會專門出臺了監督推進方案,以代表團為單位,將全區近300名市、區人大代表劃分12個組,分別對各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包掛跟蹤監督。區人大常委會5次專門聽取了區政府民生實事進展情況報告,并形成專題《審議意見》交區政府落實。
專題詢問有效提升了人大監督政府權力運行的工作質效
“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要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
安全生產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泉山區人大常委會通過調研了解,基層在安全生產執法中發現安全生產“屬地監管”概念模糊,造成執法中范圍不清、內容不詳、責任不明等問題。在事故發生和處理時,特別是在追責環節,做不到精準追責,該壓實責任的沒壓實,不該承擔連帶責任的沒有充分的免責依據,“屬地監管”往往只有“責”而無“權”,上面交給的責任承接不住消化不掉。究竟如何理解“屬地監管”責任?為厘清邊界、明確責任,2018年6月,泉山區人大常委會就“安全生產屬地監管”開展專題詢問,圍繞查找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為人民而問、向人民交卷”,通過詢問和答問,推動對存在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寓支持于監督之中。“作為行業監管部門,請問住建局在監管中遇到哪些問題?你們是怎么做的?”“作為區級政府究竟怎樣理解安全生產屬地監管責任,政策法律和上級有沒有相關明確規定和責任要求?安監局在安全生產屬地監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區安全生產屬地監管應如何分類分級厘清邊界、明確職責、有效管理?”……在詢問會上,事先作了深入調研的部分人大常委會委員,就泉山區安全生產屬地監管現狀和責任,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現場作答,認真回復。泉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姚吉松說:“專題詢問具有更強的公開性、針對性、互動性、時效性,它將問題攤開擺到桌面上,現場問答互動,比一般意義上的詢問更尖銳、更嚴肅、更具有約束力,通過人大的專題詢問,將“屬地監管”責任明確化、界限清晰化、目標具體化、檢查清單化,有利于全面掌握有關情況,找準存在的問題,分析主要原因,提出有效對策,促進有關問題的有效解決”。通過專題詢問,區政府健全完善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監管體系,列出細化權責清單,推行安全生產網格化和“局隊合一”監管機制,成立全國第一支“機器人應急救援隊”,轄區連續三年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用完善的體制機制推動安全生產屬地監督工作高質量開展。在江蘇省首次人大監督工作會議上,泉山區人大常委會作為全省唯一的主城區人大作了《人大跟蹤問效,推動安全生產屬地管理精準落地》的經驗交流發言,區應急管理局長獲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于慶華 周生光)
名詞解釋:
街道議政代表會:是在區人大常委會和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由人大街道工委召集,由人大代表、社會各界代表性人士組成的街道居民議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