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習春風沐常山 涓涓細流潤民生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正定實踐
燕趙大地,滹沱河畔,座落著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和現代新城交相輝映的縣城——正定。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這里與人民群眾一起創業奮斗,帶領正定人民走上了繁榮富裕的康莊大道,實現了他改善群眾生活的承諾初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思想財富和實踐成果。今天,懷著對總書記的衷心愛戴和忠誠擁護,在縣委領導和縣人大指導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不斷探索著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縣鄉基層最廣泛、真實的生動實踐。

圖為正定古城今景。攝影/武英偉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步入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端放在展架上的《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引人注目。
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古城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記掛于心。2013年8月24日,他對正定古城保護作出重要批示,為正定古城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經過省市縣黨委和人大的共同努力,在廣大人大代表的參與和監督下,2019年10月1日,河北省首部古城保護專門法規——《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部法規也榮獲了2019年度河北省“十大法治成果”獎。正定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崔慶朝表示:“《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是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實現正定古城保護法律化、制度化的有益探索。條例頒布后,我們大力加強宣傳普及,目前已家喻戶曉、全民監督。”

圖為榮國府工作人員向游客宣傳講解《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攝影/于坪蘭
岸下慘案紀念碑是位于正定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4年,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決定在岸下村樹碑悼念遇難同胞,親自審定碑文,并為紀念碑揭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銘記革命歷史,用好紅色資源的重要性。
“年初中組部撥付300萬元支持岸下村建設紅色紀念館,我們倍受鼓舞??墒怯捎谌狈Φ胤叫苑ㄒ幹笇?,我們對如何用好這批資金,心里實在沒有底。”2021年6月29日,在參加正定縣人大關于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決定(草案)意見建議征集座談會時,正定鎮人大代表、岸下村黨支部書記張立平提出問題,與會人員共同研究應對措施。目前,在各級黨委支持和人大監督下,岸下村紅色紀念館項目順利推進,將于今年10月竣工。
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經常騎自行車到塔元莊村下鄉調研,和村民拉家常、談發展,鼓勵大家大力發展第二產業。2008年,剛剛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出京下基層就來到了塔元莊村,囑咐村干部們要帶領群眾早日奔小康。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塔元莊村,提出了“農業做成產業化,養老做成市場化,旅游做成規范化,提前實現小康村”的發展方向。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積極發動各級人大代表,加大社會資本投入,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成為了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正定縣人大代表、塔元莊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動情地說,“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今年8月,河北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會議暨農業結構調整現場會在正定縣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與參會代表實地參觀后,一致認為塔元莊村的經驗做法可復制可推廣,值得學習借鑒。
架“橋”通“車” 聯通紐帶 讓基層聲音直通北京
自2020年7月,被確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后,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著力打造“群眾聲音直通車、基層立法彩虹橋”。
“在執法過程中,我們有時會碰到兩種法律規定不一致,感到無所適從。而在承接執法權過程中,人員配備、業務指導等也帶來很大壓力。”
“醫師在職稱聘用崗位設置方面的限制,很多時候與基層需求脫節,影響了醫師進修和基層對口支援的積極性”。
……
2021年7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與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視頻連線,召開醫師法草案(二審稿)座談會,陳曉明、郝玉輝等15名人大代表和信息采集員踴躍發言,37條意見建議被“原汁原味”傳遞到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今年6月1日,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施行。此前的一個多月,當法律草案還在審議階段時,正定鎮黨委書記王素剛被邀請赴全國人大機關參加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評估座談會,與立法工作者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方面代表進行交流。“真沒想到,我一名鄉干部也能夠參與國家層面的立法工作。有了這部法律,我們鄉村干部干起工作來更有底兒、更有勁兒。”王素剛感慨道。
處于鄉村基層,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為基層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民主立法、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等提供了直接平臺,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在動力和熱情。據統計,截至目前,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已先后完成19部法律法規的意見建議征集任務,有2000余名人大代表和基層群眾參與其中。
貫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 著力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揭示了民主的真諦。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
正定鎮緊鄰滹沱河。“大家都說滹沱河常年斷流,應當解決水系問題,加大生態補水力度。”鎮人大代表、大孫村黨支部書記康玉路介紹說,問題反映后,市縣高度重視河道清理整治,鎮里先后關閉自備井214處,穩步有序推進水源置換;同時,在省市縣人大組織的“6+1”聯動監督和四項聯動監督過程中,重點對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進行民主監督。目前滹沱河碧波蕩漾,生態經濟帶日趨成型,地下水位止跌回升。
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既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也是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接待聯系選民的重要場所。
設立“代表議事廳”,建立“民主議政日”,將接待選民從每月1次增加到3次,從每次3名代表增加到5名代表……正定鎮“人大代表之家”著力打造“選民能串門,串門有接待,接待有回音”的群眾之家,貫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幫助協調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比如,成德北街因拆遷遺留問題,留下一條100多米長的“卡脖路”,交通擁堵,群眾心堵。正定鎮人大通過“代表議事廳”掌握這一情況后,立即召集代表實地調研并撰寫建議,提交縣人大審查后轉交縣政府,很快就徹底解決了這個老大難問題,周邊群眾紛紛點贊。
從“面對面”到“鍵對鍵” 讓聽民聲聚民智更高效
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經常讓縣委干部走上街頭搞隨機問卷調查,有時他還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聽取群眾意見。
正定縣傳承發揚光榮傳統,廣大代表主動向總書記看齊,持續廣泛開展“人大代表趕大集”活動,定時定點到集市廟會“擺攤設點”,走上街頭面對面聽民聲訪民意,將“民聲”有效轉化為“民生”——在一次集市上,斜角頭村選民向人大代表提出應借助河北大道西延有利時機,集中資源發展高效設施農業。鎮村應聲而動,突出特色、樹立品牌,福澤智慧農業園區順利完工,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鄉村振興范例。

正定縣人大代表持續廣泛開展“人大代表趕大集”活動。攝影/魏萌
2020年1月,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拉開了序幕。“雖然不能‘面對面’,但可以‘鍵對鍵’,我們有決心戰勝疫情,有信心完成意見征集任務”,時任正定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張博遠信心滿滿。他的這份信心源于正定縣人大開發的“網上代表之家”,早在2019年初就實現了縣鄉代表全覆蓋。
疫情期間,正定鎮人大借助網絡平臺,真實快速反饋群眾訴求、加強法律宣傳教育。全鎮除去擔負防疫任務的128名代表,其他代表共參與活動3000余人次,宣傳群眾數萬人,征求意見建議數百條。同時,鎮人大還增設立法平臺,廣泛發動人大代表,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先后完成8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建議征集任務,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上報意見建議45條。
55歲的鎮人大代表李紅白天在小區參加志愿服務,晚上在手機上一頁頁地看法律草案,眼睛實在太酸了,就動員家里人給她讀。她先后參與了6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建議征集,提出意見建議11條。“我們正定有這么好的立法參與平臺,我要為立法工作貢獻自己的最大力量。”李紅興奮地說。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談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正定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林征堅定地表示:“我們要更好地建設基層立法聯系點,傳承弘揚光榮傳統,扎實做好各項工作,讓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適、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