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是黨委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重要基礎。邯鄲市肥鄉區人大常委會聚焦全區各級人大代表高質高效履職,扎實推進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架起了黨和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使人大代表聯絡站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情民意收集站、政策法規宣傳站、政府工作監督站”。
科學布局 標準化建設
2017年,河北省、邯鄲市推進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會議召開后,肥鄉區委高度重視家站建設工作,第一時間批轉關于加強人大代表家站建設的實施方案。區委明確提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聯絡站一定要辦實辦好。”并多次到家站現場指導工作,區政府列出專項資金大力支持家站建設。區人大常委會先后到深圳、正定、滄州等地考察學習,借鑒外地成熟經驗,結合肥鄉實際,明確了建在基層、覆蓋選民、方便聯系的原則和“九有”標準。在區委、區人大、區政府的全力推進下,短短幾個月時間,建成高標準人大代表聯絡站20個,實現城區、鄉鎮、農村、農業園區、工業園區等人員聚集地全覆蓋,為人大代表聯絡站規范高效運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章立制 規范化運行
按照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對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功能定位,著力完善工作機制,實現規范化管理。一是建立人大常委會領導和機關委室分包聯系制度。持續加強工作督導,督促各人大代表聯絡站每月通報群眾反映事項辦理情況,并定期開展觀摩互評,倒逼相關部門加強和改進工作。二是實行人大代表坐班、值班制度。每周確定1-3個工作日為人大代表坐班日,并將本周作為坐班人大代表的值班周,負責聯系接待選民群眾,幫助解決基層實際問題。三是開展學習交流,宣傳政策法規。制作宣傳專欄,購置憲法、地方組織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書籍,定期組織人大代表學習中央、省、市、區委的決策部署和國家法律法規,通報人大常委會和“一府一委兩院”重要工作,開展履職交流,拓寬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升依法履職水平。四是建立健全接待制度、工作制度、辦事流程。實行“三簿一卡”登記制,“三簿”分別是人大代表接待選民群眾登記簿、聯絡站接待選民群眾記錄簿、聯絡站活動記錄簿,“一卡”指聯絡站受理事項轉辦卡,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即以民意民情交流中心為依托,堅持白天有人值班、夜間電話通暢兩個原則,推行突發緊急事件不過夜、一般事務不過周、重大事情不過月的“三個不過”工作標準,抓好承辦、轉辦、協辦、督辦四類事項辦理,開啟電話、信箱、網上平臺、宣傳欄、面對面五種聯系方式,明確部門承辦負責人。做到為民服務到位、轉辦事項分類處理到位、部門承辦責任明確到位、交辦事項跟蹤督辦到位,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出的建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復。
創新方式 更好發揮作用
探索智慧化履職手段,實體站、虛擬站、移動站“三站”聯動,讓民意更暢通。一是構建民情聯絡網,在實行人大代表坐班值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民意收集渠道,從退休干部、個體戶、小區居民、基層群眾中選聘若干名有法律意識、大局意識,有工作經驗和奉獻精神的民情聯絡員,并建立微信聯絡群,線上線下收集民意。二是設立移動人大代表聯絡站,不定期深入人員密集的廣場、商場、公園、農村集市、鄉村旅游景點廣泛開展活動,實現“一對一”實時互動,“面對面”傾聽民聲,“心連心”服務群眾。三是設立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開通掃碼提意見新模式。借助二維碼,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使群眾反映問題渠道更暢通,人大代表履職更便捷、更有效。諸如商販占道經營、小區垃圾道封堵、閣樓并網費收取等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通過網上聯絡站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妥善解決。
實效明顯,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再上新臺階。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以來,累計開展集中學習、履職交流、調研視察等活動400余次,接待群眾2608人次,收集問題建議1542件,1149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打通了基層民主建設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邯鄲市人大代表家站建設現場觀摩會在肥鄉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絡局編發的《聯絡動態》2019年35期,登載了肥鄉區廣安代表聯絡站典型做法,并配發編者按:“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廣安人大代表聯絡站加強規范管理,創新活動方式,探索選聘民情聯絡員、創建移動聯絡站等方法,架起黨和國家機關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國家、省、市報刊、網絡媒體連續刊載,省、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多次到肥鄉調研指導代表聯絡站工作,唐山市玉田縣等20多個兄弟縣(市、區)人大先后到肥鄉考察學習,給予充分肯定。